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人孰无过》发表20年,患者更安全了吗?

2020-1-3 关键词:临床决策支持(CDSS),医疗AI

20年前,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报告《人孰无过:构建更安全的医疗体系》(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该报告开创性的论述了患者安全的整体状况,指出美国每年有4.4万到9.8万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使公众首次聚焦患者安全问题,推动了全球患者安全运动。

20年过去了,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取得了哪些进展?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自1999年以来,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努力来降低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率,且大多数医院都开始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类型进行监测。根据AHRQ的评估,美国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率从2010年的14.5%下降到2015年的11.5%。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较《人孰无过》出版前下降了约80%。

用药错误:早期的研究表明,用药错误是造成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原因。自《人孰无过》出版以来,美国医疗体系迅速推进电子医嘱的应用,并将电子医嘱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结合,为医生提供用药禁忌审核、用药方案等提醒。2013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使用电子医嘱,处方错误率降低了48%。此外,使用条形码药物管理(BCMA)将患者和药物进行对应编码,也被证明可将用药错误减少65%至86%。但新技术同时带来新挑战:频繁的用药警报易让医生产生“警报疲劳”,条形码技术或因患者腕带错误等工作流程问题而导致用药错误。

药物依从性:在美国,每年约有12.5万人因不按处方规范服药而死亡。WTO因此提出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远比改进治疗方案重要。医院通过开具降低患者服药负担的多效药丸,与药剂师协商共同管理,及采用工具提醒患者,可有效提高药物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此外,还需掌握患者不规范服药的多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患者安全文化:医疗差错干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改变患者安全文化,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

精准医疗的未来:与传统的诊疗方式相比,基于患者个体差异,利用人工智能、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分析患者基因组信息,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更能减少不合理医疗,保障患者安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相关研究,比如,利用基因组信息为特定患者选择有效的降压药或抗凝药物,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通过实施一系列干预策略,虽然减少了医院获得性感染和与用药错误的发生,但最近的一项评估显示,75%的美国医院的院内感染率仍高于指南要求标准,用药错误仍然是住院患者的头号医疗差错。也许基于价值付费的医疗支付制度的出现,将促使医疗体系进一步重视减少医疗差错。

美国《2020年患者安全目标》(医院版):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改善员工沟通、安全使用药物、安全的使用警报、预防感染、识别患者的安全风险、防止手术或操作错误。

参考资料:https://www.ptcommunity.com/journal/article/full/2019/11/649/are-we-any-safer-after-20-years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