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5 关键词: 单病种质控/上报/资源消耗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引导医院发展的航标,是通过上报数据对医院管理情况进行“探测”的过程,推动医院有针对性的调整管理方向,用客观量化的数据面对考核。
在“国考”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循着重要考核指标,找到数据质量与效率改进的突破口?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相鹏从解读政策内涵出发,剖析了医院“用高质量数据说话”的实践。
01
形成一个全程管理的“数据链条”
“国考”指标体系涉及26个国家监测指标,其中7个抽取于病案首页,占比28%。病案首页已成为国考的重要支撑体系,单病种质控新政策的加码,更使医院加速数据上报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数据上报是医院非常急迫的任务,拉动医院两大点关注。”相鹏分析到,一是在医疗质量管理层面,通过全程质控,形成标准化的病案首页;二是数据利用层面,要建立标准化的大数据集,保证数据的大体量、高质量上报。“国家收集医院的数据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医院只是挑选少量病例上传,就失去了数据可比性和真实性”。
据了解,为优化上报数据的质量与效率,建德医院从2017年开始,应用基于AI技术的惠每CDSS进行电子病历事中质控,形成一个从数据产生源头到事后利用的数据链条。“数据在复杂的临床环境里产生,依靠有限的人员做不到源头质控,我们利用AI主动去进行医疗行为的事中干预。”相鹏介绍,首先从数据产生源头,也即从诊疗行为开始的端口,通过AI的实时质量缺陷提醒避免疏漏,提升诊疗规范性。
其次是数据记录源头质控,从医生书写病历开始,根据病历书写规范校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并给予管理部门数据问题的事中提醒,打破终末病历上交到病案室才审核、反馈的传统流程。“全流程智能化质控,使医疗活动各环节输出规范数据,是数据提取与利用的重要基础。”相鹏表示,并建议医院逐步实现无纸化,以扩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覆盖面。
02
事后数据提炼,使自动上报“水到渠成”
数据质量提升后,通过AI进行梳理、集成,向临床决策、数据上报、科研等方向进行价值输出,将帮助医院真正迈进智慧化大门,满足监管部门考核要求。
“数据提炼出来,到了上报阶段,自动上报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相鹏表示,AI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实时提醒病例入组,帮助临床快速筛选患者,提高病例入组率;在医生填报表单时,将数据自动提取到相应项目中,医生只需根据提示确认数据来源、补充信息。“AI代替人工做了大量筛选与填报的工作,上报的病例数量与精准度得到大幅提升。”
相鹏介绍,建德医院目前已应用CDSS上报了1237例病种数据,临床上报效率最高提升约66.67%。他认为,信息技术进入医疗领域,重要任务是解放医生,AI有望将临床医生的时间交回给病人。
依托医疗活动结束后的数据提取,也可实现医疗质量事后监管。医院管理者根据精准的业务报表,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快速定位到医生、科室,并直观掌握内部指标的趋势变化,由此推进质量监管精细化进程。相鹏表示,基于AI的事后监管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帮助医院做好“国考”形势下的管理模式转变。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