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病率来看,一项针对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新诊断VTE患者的研究显示,13年期间,VTE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8.1/10万人年上升至48.3/10万人年。
从住院率和病死率来看,针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90家医院105723例VTE患者的研究显示,VTE住院率由3.2/10万升至17.5/10万,住院病死率由4.7%降至2.1%,住院时间从14d降至11d。虽然VTE患者住院率大幅上升,但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都有所下降,反应院内诊治措施的重要性。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2009-2015年中国肺栓塞注册登记研究(CURES)分析了全国7438例成人急性症状性肺栓塞住院患者数据,显示CT肺动脉造影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87.6%),抗凝治疗是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83.7%);初始全身溶栓治疗比例从14.8%降至5.0%,急性肺栓塞病死率从3.1%降至1.3%。
治疗费用方面,《报告》显示,2020年CVD住院总费用为1652.22亿元,其中肺栓塞为18.49亿元;扣除物价的影响,自2018年以来,肺栓塞住院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82%,次均住院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为0.18%。
VTE预防措施采纳率方面,我国住院患者VTE风险特征研究(DissolVE-2)统计了2016年3月至9月期间60家三甲医院13609例患者的数据。其中,所有患者接受任何VTE预防措施的比例为14.3%,接受第9版CHEST指南推荐的VTE预防措施的比例为10.3%。
VTE预防措施实施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模式下,临床医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填表、统计和分析环节,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近年来,多项政策鼓励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规范院内VTE的临床管理,整体提升VTE综合防治水平。
VTE防治中心的评审细则中就对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例如,在2021版三级医院中心建设标准、2023版三级妇产专科医院中心建设标准中,均将“实现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与预防电子化”纳入两大否决项之一;要求建立VTE专病数据库,并实现评估量表信息化。
近年来,多家三级医院开始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VTE智能防治系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340家VTE防治中心项目参与单位VTE预防措施实施率已有明显提升,达到32.59%。
VTE智能防治系统可自动采集和分析患者信息,覆盖评估、预防、诊断、治疗和质控等核心环节,自动评估患者的VTE风险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提醒并辅助预防决策,大幅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诊疗效率,打造闭环管理模式。
《报告》也指出,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是新时代CVD防控、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应积极推进以卫生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和大数据为支撑的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