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2024上半年医健政策汇总,医疗质控呈现三大趋势

2024-07-12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2024上半年,医疗信息化、医疗质量提升和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的政策频出。此前的文章中,CDSreport汇总分析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趋势。本篇将着重分享2024年上半年医疗质量提升方面的政策趋势。

CDSreport对相关政策分析发现,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覆盖面逐渐扩大,相关质控指标与各类考核、评审、评级的关系愈加紧密,而信息化手段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中,被列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策略。

医疗质量控制覆盖面越来越广

2024年上半年,各类医健政策通过对原有质控指标体系、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修订,填补专业质控指标空白等,扩大了医疗质量安全相关质控指标覆盖范围。

2024年初发布的《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在2023年的基础上新增了2项目标:“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和“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其中,新增的“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也是2024年病案专业管理的质控指标,且在2023年“手术相关记录”的基础上扩大至“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此外,2024年的病案管理专业的“提高病案首页诊断编码正确率”也在2023年“主要诊断编码”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诊断编码”,对于病历规范记录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4月发布的《“夯实围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手术相关感染防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以监测为抓手,提高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该文件明确了6项行动监测指标,包括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手术部位感染率、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术后肺炎发生率4个完成性指标,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 0.5~1 小时给药率和I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 24 小时内抗菌药物停药率2个推荐性指标。“感术”行动监测指标进一步细化了手术质量的管理和要求。

除已有质控指标覆盖范围扩大外,更多专业的质控指标出台。

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脑损伤评价、放射影像、门诊管理等3个专业质控指标,扩大指标体系覆盖面,填补专业空白;对急诊、病理、医院感染管理3个专业的质控指标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工作需要。至此,26个专业(专科)已有对应的质控指标。

更多质控指标纳入“国考”“等评”

2024年3月印发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对24个指标的内容进行了增加、修改和补充,在指标10“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纳入了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内容,涉及10个癌种的6项监测指标,是新版手册修订范围最大的部分。紧随其后,三级公立医院就被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2023年上述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数据的补报工作。

同样在2024年3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明确每4年进行一次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评估方向分为重大专病、系统疾病领域、平台专科三个类别,评估结果以百分制的“临床专科能力综合指数(CSCCI)”呈现。同时发布的《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通用指标》从医疗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4个维度设置了14项考核评估指标,涉及临床专科的覆盖人群、服务频次、覆盖病种、资源消耗、诊疗质量等多个方面。其中,质量安全相关指标权重占比约为35%-40%,成为影响临床专科能力综合指数最关键的因素。

2024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围绕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完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网络、加强重症医学专科能力、扩充重症医学专业人才队伍、推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领域改革等五方面全面推进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文件同时提出,要不断完善质控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重症医学专业关键技术和重点病种质控指标或质量监测项,将重症医学专业相关质控指标纳入三级医院评审、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等工作,有效引导医疗机构提升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信息化在医疗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更凸显

随着医疗质控指标的增多,覆盖的医疗行为越来越广,信息化工具日益成为医疗质控必不可少的工具,被多项政策列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策略。2024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的核心策略之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 VTE 预防提醒、质控指标的数据采集、监测及评价反馈。”

此外,临床营养专业的质控指标“提高住院患者营养评估率”提到,医疗机构推动营养评估报告纳入病历系统,落实院、科两级医嘱执行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门诊专业质控指标“提高标准门诊诊断使用率”也明确,医疗机构优化门诊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对标准门诊诊断使用实施质量控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配置信息化智能化设备,辅助医务人员提升标准门诊诊断使用的便捷性。

《“夯实围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强调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借助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感术”行动监测指标进一步优化数据提取路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实现“感术”行动监测指标过程和结果数据信息化监测,对手术患者预防感染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前置审核,提高围术期感染管理效率和质量。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院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考核日趋细化,使得信息化手段和工具的推广成为必然。

http://www.huimei.com/real/img/_@@_17207661199991289.jpeg

http://www.huimei.com/real/img/_@@_17207661256636203.jpeg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