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上报率实现100%?
《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通用指标》中,单病种诊疗质量是评估专科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维度,各临床专科能力评估中都会针对重点单病种设置考核指标,呼吸专科也不例外。
《评估手册》显示,与单病种相关的二级指标包括单病种重症患者诊疗能力和单病种过程指标达标率。两项单病种相关指标均聚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哮喘急性发作(CAC)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4 个单病种。
其中,单病种重症患者诊疗能力考察单位时间内,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4个单病种病例中,符合重症病例判定标准的数量和占比情况。该指标为“高优指标”,即医院收治的上述4个病种中重症患者越多,说明其呼吸科服务能力越强。
在这一指标的计算中,需根据单病种重症患者诊疗能力结果,结合医院单病种上报率情况计算最后得分,可见单病种上报率的重要性。从计算公式来看,该指标是以医院为单位考核,因此需要上报的4个单病种病例并不局限于呼吸内科,而是覆盖医院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出院病例。因此可能会涉及到一个病种分布不同科室、一个科室要上报多个病种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唯有提升医院整体的单病种数据上报数据和效率,才能保障各专科能力评估中涉及的单病种数据上报质量。
在2022年5月发布的《进一步做好单病种质量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的函》就提出,单病种是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要求三级医院实现呼吸内科等4个专业单病种病例数据补报工作,填报率达到100%。如何实现单病种上报率100%,可查看文末【推荐阅读】。
26项单病种过程指标如何提升
《评估手册》中的单病种过程指标达标率则聚焦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4个单病种,共设26个过程指标(如下图)。
对比《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评估手册》中各病种的过程指标多数来自质量监测信息项中的质量控制指标。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例,从入院之初的病情评估,到诊断、用药,再到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其过程指标涉及患者就诊过程的各个环节,且由不同角色完成。因此,医疗机构也需要建立覆盖诊疗全流程,适用于诊疗路径中所有医务人员的质控流程。
从此前CDSreport分享的案例来看,“过程指标”还需在“过程”中完成,方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单病种管理,部分医院借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实现了单病种诊疗行为事中质控。CDSS通过嵌入院内信息系统可自动提取患者完整诊疗数据,以自然语言处理、术语映射等技术将患者数据转换为标准化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依据病种质控指标和医学知识图谱构建规则引擎,智能审核临床诊疗过程的质量缺陷。
在诊疗流程中,CDSS根据患者的病历内容变化、医嘱变化、检验检查报告的返回等,实时检查医生是否依据指南规范完成相应诊疗措施并事中提醒。一旦医生诊疗行为偏离指南要求(如缺失检查项目、药物剂量不足等),系统将依据质控规则提醒医生及时完善。
过程指标的质控难点在于,诊疗环节结束后很难弥补,且关键环节和行为对后续治疗、患者安全等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将质控环节前移至事中,进行事中诊疗质控是实现单病种过程指标达标率的关键。
2022年发布的《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将“专科能力指数”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医院强化专科建设。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