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与医护人员绩效、薪酬挂钩!2025年医院应重点关注这一指标

2025-05-07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了《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提高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率”这一重要任务纳入其中,并鼓励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将互认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其实,早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就曾提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将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情况纳入本机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更是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完善医疗机构内部考核机制,将互认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与薪酬分配相结合。

为了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落实,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创新实践。

杭州强化政策导向,出台了《杭州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医保结算操作细则》《杭州市医学检查检验“应检互认”共享绩效考核与专项工作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22年以来,杭州市医保局对全市部分医疗机构予以考核激励,激励金额共计1009.78万元。

此外,杭州市卫健委联合医保、财政等部门制定了激励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动的政策协同保障,从源头上解决综合医改问题。部分区县还探索由区财政局出资购买“互认责任险”,对因开展结果互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由商业保险机构进行赔付,从而消除了医生的后顾之忧。

为了实时监测各医院互认工作的开展情况,杭州还建立了互认智控应用驾驶舱,利用共享指数、调阅指数、互认指数等数据进行评估,并建立了定期通报机制。同时,加强数据治理,实现智能推送、精准提醒和快速调阅,确保“合理互认”“应认尽认”。

石狮市总医院出台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方案,明确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将被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总医院将根据互认质量控制标准,加大对医共体医疗结果内各临床医技科室的业务指导,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并对各科室开展互认工作的组织、宣传、实施及医师知晓度、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抽查,将此项工作的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

福建建立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统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接口路径等,汇聚形成省域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大数据库,实现医学信息的结构化存储。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有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北京、浙江、山东等地更是走在了前列,通过建设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等方式,实现了医疗机构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和共享。公开资料显示:

北京已经实现181项检验结果、300项影像检查结果医疗机构间互认,14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上共享调阅、互认;

浙江共有436项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互认,占高频检查检验项目90%以上,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山东通过建设“鲁医互认”惠民场景,实现全省541家医疗机构跨市跨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共享;

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调阅共享;

甘肃省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接入234家二级以上医院,已共享8243万份检验报告;

广东省则在广州、深圳等地实现了336家医疗机构的检验结果跨机构共享。

此外,在跨省互认方面,京津冀鲁已有1100余家医疗机构纳入跨区域互认的范围,互认的临床检验结果项目已达到60项。川渝两地也将935家医院纳入互认范围,互认的项目已达161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检验项目都适合互认。医疗机构检验科的互认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完善确认。目前,北京地区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现场审核和不定期“飞行盲样检测”等多重考核,只有在结果可控的范围内才能纳入互认体系。

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互认项目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检验科室、临床医生及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基于科学数据和实际需求细化互认标准。

参考来源:北京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泉州市石狮市人民政府网、中国数字医学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