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案例中心 > 内文

濉溪县医院

近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安徽省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安徽《细则》),在国家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增加包括单病种在内的多项评审标准,并提出医院单病种实现信息化管理,对省内三级医院的质量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作为县内唯一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93.2万常住人口的医疗保障和医共体牵头建设工作。为托底辖区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濉溪县医院通过引入智能化工具,极大提高了单病种上报效率。

01  安徽对省内医院提出单病种质控高要求

我国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国家监测病种数量也逐步从6个增至55个,数据上报所需填报的表单达7000多项,对临床科室和医务管理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单病种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安徽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省内医疗机构的单病种管理要求和考核标准,医院各项体系考核及信息化水平高级别评审中单病种相关指标权重占比也越来越高。

例如,安徽《细则》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方法以国家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实施细则》作为及格项(赋值6分),增加科室定期对单病种过程质量开展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总结分析与整改等内容作为良好项(赋值8分),增加实现单病种信息化管理等作为优秀项(赋值10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电子病历通过4级测评作为基础项,5级作为优秀项。安徽省对单病种评审标准的提升旨在促进省内医院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要求也体现了信息化工具对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级相关评审标准方面,多项内容也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中,五级以上医疗机构需满足“能够从系统中产生某类单病种质量指标中的5项具体指标”,且70%上报指标由系统自动生成。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中,要求四级乙等医疗机构要提供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其中包括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02  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将上报时间缩减20倍

随着单病种质量管理在医院考评和医疗质量管理中所占权重越来越高,医院也需确保上报病种覆盖全面,上报数据准确及时。2020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完成每例相关病种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本机构开展的全部监测病种的数据信息。填报数量方面,55个病种数据上报所需填报的表单达7000多项,填报工作量巨大。在没有信息系统的辅助下,传统的人工填报方式不仅耗时长,且容易出现漏报或误报,准确性难以保证。

6月30日,濉溪县医院上线基于人工智能的惠每单病种质控/上报系统,覆盖安徽《细则》要求的51个单病种(术种)。系统上线后随即成功补报了当月的1661个病例,上报率为84.4%,成功率达到90.8%。

http://www.huimei.com/real/img/_@@_17544476230669429.png

据信息科主任杨明远介绍,此前医院单病种上报工作由人工完成,经常面临入组区分困难的问题,同一病种的不同数据需要从多个信息系统寻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填报时还会经常出错。由于缺乏数据支撑,医院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成为管理工作的缺失。系统的各项功能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首月发挥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印证。

数据显示,濉溪县医院此前每个病例的填报时间一般在30~40分钟,系统上线后大部分病例能够在3分钟内完成填报,部分病种的填报时间甚至更快。其中,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首次住院)和心力衰竭3个病种上报时间变化最明显,每个病例均在2分钟内完成填报,最快时1分钟内即可完成,上报时间缩减20倍以上。该智能化系统不仅在上报效率上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保障了上报数据的质量。以6月上报数据为例,脑梗死等病种的抓取率达到了90%以上,整体抓取准确率则达到95%以上。

系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与其基于CDSS的建设方式和功能作用密切相关。例如,针对入组区分困难和数据提取困难的问题,系统通过对接院内多个信息平台,自动抓取患者信息,并经过数据中心处理成结构化数据。AI可自动识别符合单病种的病例,自动提取病例数据填报。

针对填报工作量大、上报慢的问题,系统可根据《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等文件要求,自动填写符合要求的信息,并实时提醒填写错误和缺失项。质控人员审核后,可实现一键批量上报,大幅缩减人工上报时间。

针对无法对单病种质量监测与有效管理的问题,系统可对单病种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实时数据可供质控人员监测临床诊疗规范性,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应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数据上报、统计分析,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等多项政策鼓励的方向。杨明远表示,目前系统已经在全院30个科室使用,接下来医院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发挥系统最大作用,使其除了能够减少填报时间外,还能提升临床医疗质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信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