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瑞金张瑞岩:CDSS对患者疾病风险的“住院全周期”管控

2020-11-06 关键词:专家视点

“心血管病患者通常是多病合并,要每个医生准确地识别与判断疾病风险,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这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所以需要应用智能的管理工具。”10月27日,在瑞金医院主办、惠每科技等单位协办的“瑞金医院智慧实践研讨会上”,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瑞岩以院内房颤管理与血脂异常管理应用为例,介绍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对在院患者风险的全程管控效能。

1

在院患者专业风险管理有“门槛”

住院患者的潜在疾病风险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医学领域为了实现早期的识别与预防,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建立了疾病预测模型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概率,指引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然而,疾病预测模型作为医学领域的重大成果,被纳入临床指南中是否就能有效发挥作用?“患者多种风险因素叠加,需要把握好‘适时’与‘准确’的评估,但临床医生不一定能够准确理解。”张瑞岩表示,综合判断患者的危险分层往往需要用到两个预测模型,这使疾病防治工作繁琐而复杂。

为了加强疾病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瑞金医院应用惠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对在院患者风险进行预测、干预一体化管理。“在疾病风险管控中,诊断的准确性,预测的准确性,治疗的合理性是我们医生最关心的事情。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可以识别疾病特征,将病人筛选出来分析发病风险,然后给出干预建议。”张瑞岩说到。

2CDSS预测房颤患者卒中概率“分层”管理

房颤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4到5倍,房颤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卒中。张瑞岩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仅收治于心脏科,房颤管理应该覆盖全院,应用CDSS进行患者“住院全周期”的卒中风险预测,并根据不同科室的防治需求进行“分层”管理。

房颤卒中风险干预首先要识别出房颤患者,CDSS从患者临床数据“捕捉”房颤指征,智能提示临床补充房颤诊断,从根源上加强房颤风险管理。在识别房颤患者的同时,自动完成患者卒中风险与出血风险危险分层,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层”管理。例如,提示非瓣膜病性房颤血栓高风险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抗凝药物首选NOAC;对不适宜抗凝的患者,则推荐其他干预方式(如左心耳封堵术)。

对于缺乏抗凝治疗经验的非心脏科医生,系统将提示一键申请专科医生会诊。“我们希望应用智能系统加强早期的疾病管理与规划化治疗,促进科室联动,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张瑞岩表示,系统实现了患者层面与科室层面的“分层”管理,医院管理者也可利用系统数据统计平台实时掌握临床防治情况。

3基于全景数据CDSS规范血脂异常管理

 “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说,血脂水平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张瑞岩表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能有效降低心梗、卒中等ASCVD事件发生风险。应用CDSS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干预方式。

血脂异常管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CDSS从全院医疗数据中分析与归纳,对所有在院患者按疾病风险概率进行危险分层,结合其血脂水平(LDL-C),确定个性化血脂精准管理。例如,低/中危患者推荐生活方式干预;LDL-C小于1.4mmol/L的超高危患者,未启用他汀治疗的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已接受他汀治疗的则推荐两种干预方式结合。

由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脂水平持续达标是管理核心,CDSS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生成指导意见,通过打印纸质版内容、微信等平台推送的方式,进行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从源头上管控疾病风险。“应用CDSS系统后,整体上来讲,我们的治疗达标率比以前明显提高了。”张瑞岩说到。

点击文末会议链接观看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链接:

http://live.mdweekly.cn/app/index.php?i=3&c=entry&time=1&rid=876&do=index&m=wxz_wzbagent&code=081iTN100QjAAK1HOw0001sO6I2iTN1R&state=STATE

专家简介:

http://www.huimei.com/real/img/_@@_16046581170656573.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