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21个政策!速览2021年医疗质控“关键点” | 年终盘点

2021-12-28 关键词:医疗AI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2021年,与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医院加强医疗质控与监管力度,指导临床落实诊疗规范。CDSreport从中摘选了21个相关政策,以速览医院医疗质控的任务与方向。 (上一期盘点:2021年国家划定的医疗信息化“工作重点”

1月21日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国家卫健委)

制定了人力资源配置、病历书写时效性、重大检查记录符合率、诊疗行为记录符合率、病历归档质量5大类27条病案管理质控指标,不仅涵盖门诊、住院病案的规范书写,也覆盖病案管理各个环节。引导各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的病案管理,从而提升病案内涵质量。

2月18日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 国家卫健委)

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11个心血管系统疾病专业制定了105项指标,进一步推动以病种(技术)为核心的质控工作。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相关指标信息的上报工作。

2月20日 《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国家卫健委)

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10大目标,主要涵盖心脑血管和肿瘤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病案质量和医院获得性事件等医疗管理领域、以及静脉输液率等问题比较突出的诊疗行为领域等3个方面。通过采集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数据,评价医院目标改进情况。

3月30日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年版)》( 国家卫健委)

提出医院中心导管置管环境应当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机构Ⅱ类环境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主动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感染,有效降低感染率。

4月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3.0版)》(国家卫健委医管所 )

涵盖了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15个专业/专科、19项医疗技术等,较《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2.0版)》主要增加了2021年发布的病案管理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控指标。

4月7日 《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国家卫健委 )

提出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医疗机构要以改善感染性疾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并做好感染防控、检验、药学、护理等学科协作,共同制订并实施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优先培养配备抗感染领域的临床药师,要求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抗感染治疗,落实处方审核和点评要求。

5月17日 《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国家卫健委 )

本标准共有81个数据元,规定了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的数据集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临床数据的收集、存储与共享等工作。旨在为医疗机构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标准,以规范医疗机构感染监测过程中基本记录内容。

6月4日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 )

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 

6月10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 )

提出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综合医院要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建立覆盖中西医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实施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中西医临床诊疗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充分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

6月28日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 国家卫健委 )

制定了6大类15项细分指标,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与说明。15项指标不仅是对临床用药行为的管理,还涉及到肿瘤药师等医疗角色,体现抗肿瘤药物使用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以及药物规范、经济学、安全性,为医院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作出规范指引。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管理。

8月12日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 )

共分为7章43条,明确了长期处方的适用对象、开具长期处方的医疗机构等实施主体以及开具的主要流程等。其中第五章“长期处方用药管理”,围绕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对其随访、用药监测、药品保存、用药教育等提出要求。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对长期处方定期开展合理性评价,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0月13日 《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 国家卫健委 )

医疗机构应当将药学门诊纳入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范与规章制度,适时对药学门诊进行检查、考核,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临床指标、人文指标、经济指标等,定期总结药学门诊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持续改进药学门诊服务质量。

10月14日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快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处方审核和点评的范围,合理诊疗和合理用药指标不断改善。

10月18日 《“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 国家卫健委 )

建设的主要方向为建设国际高水平临床专科;普遍提升主要临床专科能力;促进临床专科能力均衡发展;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要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融入专科能力建设工作,采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管理,加强质控指标应用和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收集、分析、反馈。在各项目建设期末,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重点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等专科能力和绩效情况。

10月15日 《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

要按照有关制度规范使用抗肿瘤药物,加强处方审核、点评,强调拓展性用药的条件和流程,严格外购药品使用管理,加大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力度。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加强抗肿瘤药物全过程管理。并提出要科学设定监管指标,通过治疗效果评估、处方点评等方式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定期评估并公布应用情况。

10月28日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专项行动指导意见》 (国家卫健委医管所 )

三大改进目标:(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 50%。(二)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 送检率不低于 90%。(三)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 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100%。 

11月3日 《“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国家卫健委 )

工作目标: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11月9日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国家卫健委 )

从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管理、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血液透析并发症管理三个层面制定了10个医疗过程质量控制指标与10个医疗结果质量控制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公式。明确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定期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1月26日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

对医嘱管理拟规定,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查检验医嘱。对于符合互认条件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以与其他项目打包等形式再次收取相关费用。在质量控制上,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12月20日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国家卫健委 )

共分为7章43条。明确静配中心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第五章“质量管理”中要求静配中心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落实。应存储相关档案文件,并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联系,严格落实处方审核有关规定。

12月27日《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国家卫健委)

制定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牵头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包括9个系统肿瘤的112种药物应用。

【编辑/苏夏,审核/杰西】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