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这两项调整值得关注!

2023-3-1 关键词:规范诊疗

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及解读。在最新的10大改进目标中,有8项来源于2022年目标,新增“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2个目标,调出的2项目标将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 

01

新增目标为年度突出薄弱环节

更加关注手术质量管理

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的8项沿用目标,均是对医疗质量安全影响重大、行业高度关注、具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目标,需要行业坚持不懈的推进有关工作。新增的2项目标则是根据既往监测发现的突出薄弱环节,调整为质量工作关注的重点。 

如新增的“目标四 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是行业通用的反映手术质量安全的指标之一,《2021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由2016年的0.62%逐渐提升至2020年的0.78%,需加强改进。该指标纳入年度改进目标后,将重点关注住院患者进行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及内(窥)镜下治疗性操作在手术当日、术后 24 小时和 48 小时的死亡情况。 

另一项新增的“目标七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来源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四级手术开展前必须进行多学科讨论”。四级手术术前进行多学科讨论有助于汇聚各专业的技术力量,综合评估患者的风险/获益比,制定全面的诊疗计划及手术风险防范处置最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保障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由此看来,目标七与目标四存在一定关联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印发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中,四级手术的定义被修订为: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评估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在2023年目标中,调出的2项目标为2022年目标的“目标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与“目标八 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已分别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肝脏移植专业的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 

02

各专业改进目标增至45个

首次纳入罕见病专业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印发十大年度改进目标的同时,发布了2023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共覆盖40个专业的45个目标。其与2022年各专业目标相比,在数量上增加了4个专业、5个目标,在具体目标上则发生较大调整。

2023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自制表)

其中,新增的4个专业主要为:放射影像专业、罕见病专业、核医学专业、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首度纳入罕见病专业的“提高罕见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率”,旨在改善我国罕见病漏诊误诊率高、诊疗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首批纳入的5种罕见病为:DMD杜氏肌营养不良、卟啉病、Gitelman综合征、肺泡蛋白沉积症、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明确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对罕见病多学科诊疗体系建设,并建立转诊机制。 

此外,国家卫健委在“病案管理专业”中新增了目标“提高手术相关记录完整率”,推动医院更加重视手术记录的书写。手术相关记录完整是指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出院患者病历中,手术医嘱、术前讨论结论、手术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表等手术相关内容符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文件要求。该指标通过监测医疗机构手术相关记录的完整性与一致性,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连续两年发布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通过保障目标的科学性、时效性、可行性,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系统改进工作,推动整体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