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国家癌症中心:10大任务 4大步骤 促肿瘤诊疗质量提升

2022-2-25 关键词:单病种质控/上报,临床决策支持(CDSS)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四个实施步骤,以进一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肿瘤诊疗质量水平,规范诊疗行为。

工作目标

《方案》明确,到2024年,制定并完善促进肿瘤规范化诊疗提升相关评估标准,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与信息化工具对不同级别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相应评价工作,形成肿瘤规范化诊疗监管与提升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肿瘤诊疗人才队伍。

重点任务

《方案》共提出了以下十项重点任务:

(一)建立覆盖肿瘤诊疗全周期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三)促进肿瘤患者检验检查合理化;

(四)持续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建立超常预警机制;

(五)医防结合,积极推进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六)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七)提高姑息治疗的技术和规范水平,提升癌症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

(八)开展肿瘤规范化诊疗全过程管理与培训;

(九)加大科普宣教工作开展力度;

(十)建立完善肿瘤诊疗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对肿瘤诊疗质量与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在重点任务四中,《方案》明确各医疗机构要强化肿瘤用药管理,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探索建立本单位重点监控目录及超常预警制度,加强诊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全过程管理。

近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可及性不断提高,医院相关通用名数量已超过130个,使用金额及频度增速高于医院其他药品。但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仍较普遍。为指导医院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6月发布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通过制定6大类15项细分指标(表1),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与说明,为医院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作出规范指引。而《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医院运用有效手段加强肿瘤用药全过程监测。

表1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自行制表)

肿瘤规范化治疗全过程管理

《方案》在重点任务八中明确,要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肿瘤规范化诊疗意识,对肿瘤诊疗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肿瘤致病因素复杂,难以通过单一手段达到治疗目标,给肿瘤诊治和质量控制带来诸多挑战,临床诊治主要面临着诊疗不规范及同质化程度不高等严峻问题。开展肿瘤规范化治疗全过程管理意味着要对患者治疗前的肿瘤分期、术前评估,治疗中的临床化疗行为、用药合理性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质控管理,促进临床诊疗规范化与同质化。

肿瘤患者检验检查合理化

在重点任务三中,《方案》提出各医疗机构可依托国家癌症中心肿瘤信息数据库,进行肿瘤规范化诊疗行为综合评价,分析不合理诊疗行为,规范患者全周期治疗过程中的检验检查。

一项研究显示,检查费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30%。国家为加强对检查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升检查检验的同质化水平,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发布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随着文件的落实与推进,相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检验检查也将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统一的监管机制,实现检查检验均质化。

《方案》最后提出,将按专业、分级别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多个癌种的肿瘤诊疗质量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有关部门,形成“肿瘤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提升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同时明确,对于在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单位及案例,进行相应的推广与宣传。

附:《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