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一类疾病,又称孤儿病,在我国至少影响2000万人群。罕见病具有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偏大、有效治疗药物偏少等特点。以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为例,其临床误诊率为61.9%,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为4.48年,常在幼年发病,通过筛查可尽早发现、治疗与管理。
为破解罕见病诊疗难题,近年来我国通过发布首批罕见病目录,组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等措施,对提升临床的认知度和诊疗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脓毒症、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成功应用,诸多医疗机构也在探索将CDSS应用于罕见病筛查和诊疗。
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戈谢病领域先行先试,构建了嵌入电子病历系统的戈谢病临床筛诊决策支持系统,在门诊和住院的诊疗中助力医生尽早识别疑似患者,推动戈谢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PSS评分体系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儿童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筛选了脾肿大(包括脾脏切除史)、神经系统体征(或脑电图改变)、血小板减少、肝肿大等11个戈谢病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作为人工智能模型的预测变量,设定3个模型预警的触发条件:(1)戈谢病家族史阳性;(2)有神经系统体征或脑电图异常,同时满足另一项与戈谢病相关的症状/体征;(3)有脾肿大体征或既往脾切除史,且有发育迟缓表现或骨损害或高铁蛋白血症相关表现,并同时满足一项与戈谢病相关的症状/体征。
该人工智能模型可自动获取门诊/住院患者的既往就诊记录、主诉/症状、检查项目、检验指标等病历数据,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时推荐给医生,并建议医生下达葡萄糖脑苷脂酶检测医嘱(戈谢病诊断的金标准)。
系统同时提供戈谢病相关文献、一键会诊等功能,帮助医生快速判别,或向院内罕见病中心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发出会诊通知,使高危患者在早期受到关注,降低误诊和漏诊、延迟诊断的发生。该系统对11个变量的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的均值达92.15%,反映其有能力帮助医生早期识别戈谢病高危患儿,及时诊断。
目前该模型已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正式应用,并基于国内多家儿童专科医院的戈谢病患者数据进行优化迭代,未来将通过院间合作进行多中心应用观察,建立符合我国戈谢病人群的筛查模型,制定我国戈谢病的临床筛诊决策支持系统,为我国戈谢病患儿的筛诊提供高效、可靠的工具。
论文指出,罕见病筛查和诊疗中使用CDSS,可弥补临床医生因对罕见病认知不足而导致的漏诊、误诊,扩大罕见病筛查覆盖率,从而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虽然其发展滞后于其他疾病领域,但随着我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成立与智慧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智能应用亦在不断拓展,见于诊前、诊后的环节,由点到面逐步构建全面的罕见病筛查诊断网络。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