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各省级医疗质控中心启动报名,信息化水平成基本条件

2023-11-16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公布了首批规划设置的质控中心,包括临床、医技、管理3大类6个领域60个具体方向。此后,多个省市也根据最新政策更新了省级质控中心管理规定,相比于国家级质控中心,多个省级质控中心的基本条件、工作职责、挂靠要求等方面均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省级质控中心需具备较信息化支撑条件

目前,四川省、河北省、贵州省、安徽省、陕西省等地在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的基本要求、工作职责中均提到了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

《四川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在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中明确,“申请单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支撑条件,能够为相关专业建立省级质控信息化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

《河北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要求,挂靠单位“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本专业质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并能够满足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且在申请材料中需包括其信息化建设情况。贵州省也提到,申请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推进建立本专业质控网络和信息化质控工作平台。

此外,四川省、河北省、陕西省要求省级质控中心推进本专业质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质控信息数据库。其目标是定期收集、分析医疗质量安全数据,对专业质控指标、单病种质控指标和限制类医疗技术等数据实行监管,发布质控信息,编写年度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制定质量安全改进长期规划等。安徽省还鼓励以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专业质量督查,且在督查后及时出具质控督查报告,做到科学、客观、公正。

信息化手段成质控主要方式

从最新政策来看,明确省级医疗质控中心的信息化支撑作用是必然趋势。《2023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核心策略中,多次提到要按季度、分科室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而方便地进行质控数据统计和分析,必然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CDSreport注意到,不少医院通过制定质控规则,嵌入CDSS实时抓取数据并实现质控,在事后根据事前制定的规则进行质控数据的自动统计和分析。

此外,《2023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多个专业提到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例如,临床营养专业在提高住院患者营养评估率的目标中提到,医疗机构应将营养状况评估报告纳入病历系统,落实院科两级医嘱执行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住院患者在其康复介入率的核心策略中也包括逐步建设康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早期康复介入的实时、动态管理。

以“住院患者营养评估率”为例,患者的营养状态决定术后康复速度,在入院、术后、住院满7天等节点的营养评估可作为制订营养支持计划的依据。做好其指标的质量改进,一方面需要医疗机构为一线医师提供方便使用的危险分层工具,如规范营养科专业人员应用评估技术和仪器;另一方面也需规范诊疗路径,加强评估过程管理,理顺从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的临床营养诊疗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下,此类指标的执行很适合借力于AI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将相关评估表嵌入智能系统或运用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挖掘患者数据中的相应变量自动完成评估/分期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临床评估意识不足、效率低下等难题,提高临床诊疗规范性,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由此可见,无论是出于质控过程的管理,还是对数据统计分析的考虑,信息化工具都是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因此也不难理解各省级质控中心对挂靠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要求。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

医院演示预约
提交以下真实信息,我们将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