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关键词: 单病种质控/上报/资源消耗 , 医疗AI
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肾病(CKD)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未加控制,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的比例低于指南要求的情况,表明这些患者面临着明显的诊疗质量不达标问题。
目前全世界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患有肾脏疾病,其中慢性肾病以其知晓率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会导致高死亡率以及高昂的医疗成本。根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 Renal Data System)数据,在按服务收费的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患者中,CKD患者2016年的医疗总成本超过790亿美元,ESRD患者超过350亿美元。
高血压控制率长期不达标
有效管理慢性肾病对于减缓疾病进展、降低肾衰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关重要。但疾病的管理尤其复杂,通常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研究人员回顾了7,099例CKD患者2006-2014年间的门诊就诊记录,分析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情况。发现,近50%患者的高血压控制不达标,40%患者的糖尿病控制不达标。
研究人员说,CK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2008年间,46%慢性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未加控制,2012-2014年间为48%。2012-2014年,40%的患者糖尿病未加控制。
电子病历记录的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也很低,2006-2014年平均只有3%。从2006年到2008年,在CKD患者中,50岁及以上高胆固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平均比例为29%,2012-2014年这一比例仅升至31%。
临床不规范是诊疗质量不高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即使医生知道病人患有CKD,在护理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差距。研究人员表示,CKD整体诊疗质量较差可能原因在于,专科医生对指南的认知不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的指南依从性不够,以及缺乏专门的、具体的质量评价措施来约束医生行为等。另外,由于经济及医生间的竞争等原因,肾脏病转诊率低,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对质量指标的依从性。
“过去10年缺乏质量改进,突显出更迫切需要针对CKD进行质量评价和实施质量改进干预措施。”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Sri Lekha Tummalapalli 博士说,这些结果反映出需要更全面的、基于指南要求的干预措施来治疗和管理CKD,以获得更好的患者预后。
英国首席医疗官萨莉•戴维斯(Sally Davies)表示,“改善患者安全的医学知识(指南要求)与措施实施(临床规范执行)之间出现日益扩大的鸿沟,只要我们将我们所知道的付诸实践,就能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为病种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借助信息化平台,医疗机构能够轻易对医疗过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根据《中国数字医学》近期刊发的《利用CDSS进行单病种质控的技术架构与实现方式》研究显示,医院将结合人工智能和医学知识库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与电子病历集成,根据临床规范在诊疗过程中自动识别和实时管控病种的诊疗缺陷, 对医生偏离指南要求的行为缺陷进行提醒,使该院儿童CAP诊疗规范性维持在93%以上,有效提升医生病历书写和诊疗的规范性与一致性,使质量改进真正落到实处。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KD患者进行事中管理,通过分析患者临床数据,为医生提供全面病情评估、疾病风险预测等决策支持,并对医疗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化管理,从而可提高指南依从性和患者安全。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由于大多数CKD患者是在基层接受治疗,研究人员表示,改善CKD护理的努力必须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指南依从性开始,将其作为多学科护理团队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https://healthitanalytics.com/news/chronic-kidney-disease-patients-face-significant-care-disparities
成为我们的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