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单病种质控/上报/资源消耗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医疗质量管理,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方法。
在《三级医院等级评审(2025年版)》和《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年版)》中,单病种(术种)质量控制指标的考核工作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同时更加强调以信息化方式进行线上评审和日常数据监测。CDSreport整理了若干实际案例,向读者分享信息化工具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CDS REPORT |PART 1 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上报效率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国家监测的55个单病种填报项目多达几千条,填报人员需要汇集处理不同信息系统、不同科室的数据和信息。在处理庞杂数据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仅靠人工收集、核对和上传,不仅耗时,且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这种方式的数据上传工作不仅会直接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和绩效监测结果,更占据了医务人员处理临床工作的宝贵时间。因此,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自动上传,正在成为提高单病种质控上报效率的“必须”手段。
以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为例,《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要求该病种需要上报18个监测信息项,涉及13项医疗质量和5项资源消耗类指标,覆盖患者诊疗全环节,囊括了药品耗材使用、医疗服务行为、患者评价等多个维度。此前通过人工上报,调取、填写一个哮喘病例的数据需耗时30分钟以上。为提升上报效率,某医院引入了基于AI的单病种上报系统,平均每份病例填报时间缩减至2分钟,上报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上线的10个月时间里,该院共成功上报近2万份病例,平均上报率超过90%。另有医院在应用信息化系统后,上线3个月即完成4万多份病例数据全部上报,实现了单病种上报率100%的突出成绩,走在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前列。
CDS REPORT |PART 2 以单病种提升过程质量
信息化工具不仅可以提升医院单病种上报效率,还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和事后统计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大幅提升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
某医院在应用基于CDSS的单病种管理系统后,无缝嵌入医院各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事中提醒、自建质控规则库等功能。其可以在单病种诊疗的关键环节对医生进行实时预警和主动干预,根据患者的病历内容变化、医嘱变化、检验检查报告等,实时监测医疗行为,检查医生是否依据指南规范完成相应诊疗措施;同时还可以监测在院患者资源消耗指标,实时提醒、预测、预警患者的不合理费用、费用超标、住院天数超标等问题,提醒临床医生合理检验检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这种方式不仅将质控关口前移,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还实现了“病种事中医疗质量监测—监测数据提取—事后质控指标分析”的闭环管理,提高了单病种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
CDS REPORT |PART 3 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将信息化工具应用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医院管理的更多工作,可以迁移至医院其他模块管理工作中,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病历质控工作中,从患者入院开始,单病种质控管理系统自动核查病历中与各病种诊疗相关的信息,实时提醒医生按各病种诊疗指南完成相关诊疗行为,以此规范医生诊疗过程的同时,提升病历书写质量。完善的事中提醒可以有效帮助医院在“国考”中提前规避因诊疗行为和病历书写不规范带来的扣分问题。
单病种质量管理系统还能进行实时质控指标监测和事后大数据分析,可实时从医师、科室、病种、患者等多维度了解病种上报情况、各项质量指标执行率、数据上报率、诊疗数据等,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维度上的对比分析,评估单病种质控效果、科室管理水平以及患者治疗效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康复率,完善专科建设和科室管理,最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更多单病种(术种)纳入监测范围,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升,更多智能、易用且功能全面的信息化工具将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