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资讯 > 内文

写入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这一指标年底前需全面落实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在医疗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中,四级手术相关指标的落实情况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要素。日前,《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其中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依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目标,这是自2023年以来,第三次被纳入《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同时也被纳入刚刚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

此外,《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行动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末,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意义重大

四级手术是难度大、风险高、过程复杂的手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复杂病变或高风险操作。在术前进行多学科讨论,能让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如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JAMA Surgery》2021年发表的研究显示,术前多学科讨论可使四级手术并发症率下降20%-30%。因此,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在推进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出台了很多相关的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中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手术科室在每例四级手术实施前,应当对手术的指征、方式、预期效果、风险和处置预案等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按规定记录,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帮助医疗机构准确理解《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了《医疗机构四级手术全过程管理(专家解析)》,并进一步提出:多学科讨论原则上应采取线下方式进行,并做好相应记录,讨论结论记入患者病历,讨论过程专册记录。

人工智能赋能流程重构

多学科讨论(MDT)是四级手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传统MDT讨论存在诸多不便:需要协调多学科专家时间,会议筹备与讨论过程繁琐,难以快速响应患者需求;人工整合患者信息容易出现遗漏,影响诊疗方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部分病例讨论可能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剖析问题本质;缺乏标准化会议记录,不利于后续执行与追溯,也阻碍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医疗服务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各种医疗信息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人工负担。其中,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展现出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在术前48小时,通过系统自动触发术前多学科讨论(MDT)流程。

在讨论过程中,CDSS系统能辅助医生完成病历信息整理、病情分析、治疗方案探讨以及讨论记录等多项工作。具体而言,信息化系统可自动提取患者的关键数据,如心肺功能、凝血指标等,并结合指南共识等生成术前多学科讨论的要点提示,如高危标记(ASA分级≥III级)。随后,系统能迅速形成讨论方案和诊疗建议,为各学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综合各学科会诊意见后,进一步形成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会议结束后,其内嵌的智能体还能自动完成MDT讨论记录和报告,并将其同步至患者病历。以往,人工完成MDT流程往往需要超过60分钟,而借助信息化系统,这一过程可缩短至10-15分钟,且讨论和记录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耗时和信息遗漏的概率,还显著提升了讨论的效率和规范性,进而全面提升了MDT的服务质量和能力。

总体而言,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石,唯有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一制度,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资料:

1.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安全管理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管理》第45卷 第1期(总第522期)2025年1月

2.安全诊疗 关口前移——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释义.《中国卫生》2023.05

联系我们

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或预约产品演示?我们的专业团队随时为您服务

北京惠每云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电话咨询 010-53609970
邮箱联系 marketing@huimei.com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B座18层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欧美金融城T4幢32层
上海市长宁区淞虹路207号C幢4层B室

服务保障

专业技术团队
7x24小时支持
免费产品演示
快速响应支持

预约产品演示